肯尼亞投資吸引力
來源: 時間:2016-04-05
肯尼亞地處東非門戶,自1963年獨立以來政局一直保持穩(wěn)定,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政局最穩(wěn)定和經濟基礎較好的國家之一。20世紀90年代以來,肯尼亞在經濟領域實行自由化,對國有企業(yè)進行私有化改造,并逐步開放允許外國投資的行業(yè)。肯政府為鼓勵外國直接投資,除制定有《外國投資保護法》外,還采取了一系列鼓勵投資措施,如取消進出口許可證,降低進口關稅稅率,取消出口關稅和廢除外匯管制,設立出口加工區(qū)(EPZ )等。肯尼亞投資法規(guī)比較完善,有30多個法律法規(guī)保護外國投資者利益,2005年頒布了新的《投資促進法》。肯還與包括中國在內的10多個國家簽訂了雙邊投資保護協(xié)定。
肯尼亞經濟發(fā)展較平穩(wěn),中產階級人口增長較快,國內市場不斷擴大。隨著東非區(qū)域一體化推進,作為東非交通樞紐和門戶,在肯境內投資還可輻射東非內陸國家,有利于開拓整個東非市場。2013年肯尼亞和平舉行大選,政權平穩(wěn)交接,油氣和礦產資源勘探也取得重大突破,提振了投資者對肯尼亞信心。據世界銀行預測,2013-2018年肯尼亞年吸收外資可達13億美元,超過鄰國坦桑尼亞和烏干達。
但肯尼亞外商直接投資便利化程度較低,基礎設施落后,辦事花費時間較長。肯尼亞法律規(guī)定外商直接投資最低限額為50萬美元,門檻設置過高,對外資進人造成一定障礙。在稅收、經營范圍、企業(yè)所有權和土地等方面,對外資也規(guī)定了不同于內資的待遇標準,給外資設置了不少經營限制;肯稅務、移民和海關等部門辦事花費時間較長,權力尋租普遍;中央和地方之間分權不清,存在掣肘現(xiàn)象;港口、公路和鐵路等基礎設施不能滿足實際需求,運力不足,且運費昂貴,物流成本占總成本40%以上。
據世界銀行最新發(fā)布的《2015全球營商環(huán)境報告》,肯尼亞在全球189個經濟體中排名136位。
世界經濟論壇《2014-2015年全球競爭力報告》顯示,肯尼亞在全球最具競爭力的144個國家和地區(qū)中,排第90位。
【宏觀經濟】肯尼亞實行以私營經濟為主體的“混合型經濟”體制,私營經濟在整體經濟中所占份額超過70%。農業(yè)是肯尼亞第一大創(chuàng)匯行業(yè),其中園藝產品(花卉、蔬菜、水果)、茶葉和咖啡為肯尼亞主要出口創(chuàng)匯產品。肯尼亞旅游業(yè)較發(fā)達,是第二大創(chuàng)匯行業(yè)。僑匯是肯尼亞第三大外匯來源。肯尼亞工業(yè)在東非地區(qū)相對發(fā)達,國內日用消費品基本自給。
【經濟增長率】2014年,肯尼亞GDP為53577億肯先令,約合609億美元(按2014年平均匯率1美元:87.92肯先令折算,下同),實際經濟增長率為5.3 %
【 GDP構成】2014年農業(yè)占GDP比例為27.3%,制造業(yè)為10%,交通運輸業(yè)為8.3%,
【財政收支】肯尼亞財政部公布的《2015年肯尼亞經濟報告》(KenyaEconomic Survey 2015)顯示,2014/2015年度,肯尼亞中央政府財政收人預計為132.7億美元,同比增長18.9%;支出218.9億美元,同比增長20%;赤字86.2億美元。
【外匯儲備】截至2014年12月31日,肯尼亞中央銀行外匯儲備74.25億美元。
【公共債務】截至2014年12月31日,肯尼亞政府公共債務總額252億美元,相當于GD戶的41%左右。內債余額123億美元。外債余額12到乙美元,其中多邊債務占74,主要貸款來源為國際開發(fā)協(xié)會(I DA )、非洲發(fā)展銀行(AfDB )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(IMF)和歐洲投資銀行(EIB )等;雙邊債務占26%,日本、中國和法國等為主要雙邊借款國。2014年,為支持肯尼亞政府融資籌建大型基礎設施項目,肯尼亞議會批準將財政部的外債上限由1.2萬億肯先令(約133億美元)提升至2.5萬億肯先令(約277億美元)。
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看好肯尼亞經濟增長,但同時對肯尼亞債務問題提出警告,認為肯尼亞政府應采取措施,降低債務風險。
【通貨膨脹】2014年肯尼亞通脹形勢較溫和,全年通脹率為6.9%。
【失業(yè)率】肯尼亞失業(yè)率較高,且多為年輕人,據肯尼亞2014年發(fā)布數據稱,占肯尼亞總人數35%的15-34歲年輕人失業(yè)率達67% ;2014年6月,國際評級機構穆迪表示,肯尼亞主權信用評級為B1,經濟前景穩(wěn)定,利于發(fā)行主權債券。另一國際評級機構惠譽公司將肯尼亞主權信用評級定為B+,其認為能源產業(yè)的發(fā)展使肯經濟前景看好。